中國買家收購波爾多酒莊為何改名?
這幾年國內的紅酒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很多人開始收購國外的葡萄酒莊來拓寬自己的紅酒事業,其中最多的就是收購法國波爾多酒莊,而很多中國買家收購波爾多酒莊之后都會頻繁改名,意欲何為?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共同了解一下,中國買家收購波爾多酒莊為何改名?
據小編了解,近日法國波爾多酒莊“藝術之源”被中國老板收購后,更名“御兔莊園”。這一莊園原名為“藝術之源”。
中國買家購買當地酒莊改名的案例,并不只這一家。還有其他酒莊被改名為“藏羚羊”“金兔”“大羚羊”等。
類似的舉動在法國引發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文化入侵”,法國著名作家索萊爾斯還致信給波爾多市長抗議,他認為藏羚羊之類的名字和紅酒沒有關系,擔心酒莊成為中國民俗的大雜燴。
不過,也有人反對索萊爾斯的看法,認為這是針對中國人的虛偽之舉,動物名稱的酒莊并不罕見,酒莊被收購后更名也是常態。
法國波爾多地區每年向中國出口6500萬瓶紅酒,中國目前是法國波爾多地區葡萄酒最大進口國。波爾多當地有6000多家酒莊,中國人收購的只占3%。
據國際葡萄酒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2016年中國葡萄酒消費達到了30.24億瓶。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同時是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第一大進口國。
但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此前集中于高檔領域,目前處在深度調整期。受政府遏制“三公消費”等因素影響,葡萄酒消費量下降。但卡思黛樂亞太區總裁畢杜維表示:“中國市場的機遇并未消失,只是在發生變革。”他認為未來葡萄酒市場必須把新的增長希望,寄托在新興個人消費需求之上。他將2014年定義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個人消費元年”。
卡思黛樂家族擁有包括列級名莊佰師桅在內的21座酒莊,其中大部分酒莊的葡萄酒都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總體上來說,這些優質酒莊酒的消費量仍然不算很高,其中有消費者對酒莊酒“天價”心理預期所產生的消極作用。
同樣的葡萄,同一個人,同一個地方,僅僅相距兩公里,為什么產出的葡萄酒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2014年,法國勃艮第大學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者使用先進的質譜儀對比分析了兩個相距僅兩公里的葡萄園出產的葡萄酒,這兩個葡萄園種植同樣的葡萄并且由同一個人管理。但分析的結果卻顯示,這兩種葡萄酒在各項主要的化學成分比例上,尤其是在賦予葡萄酒特殊口感和香氣的酚類物質方面,呈現出了非常明顯的區別。
卡思黛樂總裁阿蘭·卡思黛樂認為,這種差別來自一種叫“風土”的東西:“葡萄酒產區傳統主要來自各個葡萄酒出產地不同的‘風土’。一塊面積可能只有區區一公頃甚至更小的葡萄園,由于它獨有的地理、地質和氣候條件,再加上釀造者自身對葡萄酒的理解,就足以為這塊土地的出產賦予一種獨一無二的特質。我們把這種微妙的特質稱為風土。”
葡萄酒并不是法國的專利。阿蘭·卡思黛說:“我們真正可以引以為豪的核心價值是傳承數百年的‘產區傳統’。而葡萄酒莊和酒莊酒,就是法國葡萄酒‘產區傳統’最鮮明的載體。正是風土和產區傳統的存在,使得法國葡萄酒特別是酒莊酒,在全世界得到了特殊的關注和尊重。”
俄羅斯國母級天后阿拉·普加喬娃、克羅地亞首相、肯特親王、羅馬尼亞國王、羅馬尼亞皇室米哈伊夫婦、美國好萊塢動作巨星史蒂文·西格爾、英國麥可親王、歐洲足聯主席邁克爾·普拉蒂尼、葡萄酒大師John Radfor、全球第26位葡萄酒大師John Salvi……查看更多VIP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