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雄獅紅酒酒莊的歷史嗎?
你了解雄獅紅酒酒莊的歷史嗎?想要了解一座紅酒酒莊的歷史,就要從各個方面開始了解,比如產地、葡萄園占地面積、建成時間等等方面作為切入點一一探尋:
雄獅紅酒酒莊是梅多克(Medoc)歷史最為悠久的紅酒酒莊之一,曾經是許多法國最為著名和富有的家族的財產。紅酒酒莊最初由波爾多議員讓·莫提(Jean de Moytie)創建于1638年,并起名為蒙特-莫提紅酒酒莊(Mont-Moytie)。蒙特-莫提紅酒酒莊是梅多克最先創立的一批紅酒酒莊之一,同一時期創立的紅酒酒莊還有瑪歌紅酒酒莊(Chateau Margaux)和拉圖城堡(Chateau Latour)。往后的100年間,紅酒酒莊一直由莫提家族管理。之后,隨著聯姻,紅酒酒莊成為了蓋斯克(Gascq)家族的財產。亞歷山大·蓋斯克(Alexandre de Gascq)將紅酒酒莊更名為露維利紅酒酒莊(Leoville),并在紅酒酒莊里推行了一系列大膽、創新的葡萄園管理和葡萄酒釀造方式,例如種植果實較小的品種,使用松木搭建棚架,在橡木桶中熟成酒液以及使用硫化物來清潔橡木桶等。他還不斷擴張葡萄園的面積,至他去世時,紅酒酒莊已經成為波爾多最大的莊園之一,面積超過300公頃。
法國大革命期間,雄獅紅酒酒莊被充公,部分葡萄園被拍賣,紅酒酒莊出現了第一次分裂。拍賣出去的部分葡萄園之后發展成為了巴頓城堡(Chateau Leoville-Barton)。1840年,余下莊園再次被分割。蓋斯克家族的后人皮埃爾·讓·蘭克斯(Pierre Jean de Lascases)繼承了紅酒酒莊的大部分,這部分莊園也就是今天的雄獅紅酒酒莊。皮埃爾的姐姐珍妮·蘭克斯(Jeanne de lascases)繼承了余下的部分紅酒酒莊,之后珍妮的女兒嫁給了吉恩-瑪麗·波菲男爵(Baron Jean-Marie de Poyferre),她的這部分葡萄園就成為了今天的樂夫寶菲莊園(Chateau Leoville-Poyferre)。
19世紀末,泰奧菲爾·斯卡溫斯基(Theophile Skawinski)購下紅酒酒莊,并在之后將股權轉讓給其女婿安德烈·德龍(Andre Delon),自此開始了德龍(Delon)家族掌管紅酒酒莊的時代。1976年,雄獅紅酒酒莊傳到了安德烈的孫子米歇爾·德龍(Michel Delon)手中。在他的管理下,紅酒酒莊迅速發展。至他2000年卸任,紅酒酒莊已經恢復至頂峰時期的水平。米歇爾·德龍去世后,他的兒子讓-于貝·德龍(Jean-Hubert Delon)接過大任,繼續提升紅酒酒莊葡萄酒的品質。德龍家族除了擁有雄獅紅酒酒莊外,還擁有兩處莊園,分別是波美侯(Pomerol)產區的列蘭紅酒酒莊(Chateau Nenin)以及位于雄獅紅酒酒莊正北部的波坦薩紅酒酒莊(Chateau Potensac)。
雄獅紅酒酒莊的葡萄園共占地55公頃,種植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和品麗珠(Cabernet Franc)三個紅葡萄品種,平均樹齡為52年,種植密度為8,600株/公頃。園內土壤以第四紀礫石為主,底層為砂土和黏土,具有圣朱利安村典型的土壤特征。葡萄園鄰近吉倫特河(Gironde),受河流的影響,這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微氣候,既能促進葡萄成熟,又大大降低了霜凍災害對葡萄園的影響。穩定適宜的降水以及養分相對較少的土壤,使得紅酒酒莊種植的赤霞珠和品麗珠的品質十分優越,無論是哪個年份,都能展現出極致的風味。這樣得天獨厚的風土賦予了雄獅紅酒酒莊葡萄酒獨特的風格。
雄獅紅酒酒莊的葡萄全部由人工采摘,經去梗后在控溫條件下發酵。發酵過程中,工作人員持續進行淋皮操作,然后浸泡2-3個星期,以充分萃取單寧和風味物質。發酵結束后,葡萄酒液轉移至橡木桶中熟化,之后再澄清裝瓶。
雄獅紅酒酒莊因毗鄰一級名莊拉圖城堡,其葡萄酒風格與拉圖城堡有幾分相似之處,強勁但不失優雅,結構緊密,單寧含量高,陳年潛力優異。紅酒酒莊的正牌酒酒色深濃,單寧厚重,果味極其豐富,一般需陳放10-15年才能進入適飲期。雄獅紅酒酒莊一向以極其嚴格的標準來生產正牌酒,不少葡萄酒即便品質優越,但在雄獅紅酒酒莊的釀造標準下,也只能被打入副牌酒行列。正因如此,副牌酒小雄獅品質極高,這款酒由較年輕葡萄藤的果實釀制,甜美多汁的黑色水果風味、適宜早飲的特性和不錯的深度使其頗受歡迎。
俄羅斯國母級天后阿拉·普加喬娃、克羅地亞首相、肯特親王、羅馬尼亞國王、羅馬尼亞皇室米哈伊夫婦、美國好萊塢動作巨星史蒂文·西格爾、英國麥可親王、歐洲足聯主席邁克爾·普拉蒂尼、葡萄酒大師John Radfor、全球第26位葡萄酒大師John Salvi……查看更多VIP客戶